一份《四川文化报》浓缩了四川文化的智慧,不少人家的案头都摆放着它,它对人们的学习和工作确实起到了无声的老师的作用。而浓缩四川文化,祖籍江苏的他却扎根在四川这方优良的水土之上。
他,是四川省文化厅正处级离休干部、原《四川文化报》常务副主编,一生为我省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他22岁参加革命,并为了党的事业、发展而努力奋斗终身。
他,就是优秀共产党员,一位慈祥和善,亦师亦友的长者,高潮同志。
2011年10月10日,高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,不幸与世长辞,享年85岁。
高潮同志于1927年1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县,他自幼勤奋好学,饱读诗书、善于思考,对很多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。出在那个战乱的年代,他深知要团结起来抗争,才能让人们远离战乱的生活,于是他毅然投身革命。他1949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;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先后任第二野战军政治部文艺新闻大队学员、队员;1950年2月至1952年4月任新华社二野总分社编辑部编辑、西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干事兼编辑;1952年5月至1954年8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电影处科员、副处级干部;1987年11月任《四川文化报》常务副主编;1989年1月离职休养。
高潮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人民军队,为人民共和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,转业回到地方后,长期在文化电影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,不懈奋斗。工作上,他作风正派、工作勤奋、克己奉公、团结同志、谦虚谨慎,具有较强的工作才干,也因此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重和喜爱。生活中,他勤俭节约、生活简朴、平易近人、乐观积极,是我们尊敬的长辈,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。
工作中,既饱尝了繁难和劳动的艰辛,也领略了工作着的美丽,享受到成功的快乐。期间过程,实质上就是扬帆前行的过程,前进了一程又一程,有时是一帆风顺,有时却是举帆维艰。既然他把自己的生命之帆也贴上这文化事业之帆,他必将鼓勇破浪前行。而他对文化事业的执着,是有关文化积累、文化发展、文化启蒙、文化交流的严肃工作,是促进和弘扬人类精神活动与文明进步的伟大工作。他热爱文化事业,此生在文化事业工作中耗费了若干心血。为了新时代发展的需要,投入了大量的精力,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,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他一生忠于党的事业,讲求组织原则,严于律己、宽于待人,在历次政治运动中,都能立场坚定,旗帜鲜明,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,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尤其是在路线斗争中遭受到不公正对待的20多年期间,他依然坚信马列主、毛泽东思想,也坚信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,积极乐观,坚定走着自己的路。平反后他又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,是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。
高潮同志一生为人正直,才识渊博,重情重义,重职重责,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里,他都认真负责,尽到一个党员,一个丈夫、父亲的责任,并持之以恒的坚持做到更好。他对妻子、儿女们疼爱有加,虽然由于工作关系他很少有时间能在家照顾他们,但他丝毫没有放松对孩子们的教育。在他的以身作则和他严谨的做人做事风格影响下,以及他对孩子们的严格教育下,如今儿女都已成家立业,在各自的位置上为人民、为家人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,并在工作、生活磨练中不断成长,以期做得更好。子孙后辈的懂事、孝顺,以及他们做出的成绩都让高潮同志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。
高潮同志的一生,是革命的一生,奋斗的一生。为四川文化界树立的一根标杆,更为文学界竖一面旗帜,引领广大文学工作者在专业领域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;它更是文化界形成的一种风格,反映了文学工作者严谨、踏实的优良学风。
高潮同志的逝世,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可敬的好党员、优秀的老干部,也让家人失去了一位好丈夫、好父亲、好爷爷、好外公。亲人、朋友、同事们都感到悲痛万分,并对他表示沉痛的哀悼。但是逝者已矣,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,要矢志完成他未竟事业,团结奋进、扎实工作,以更好的成绩,告慰他的在天之灵。
高潮同志,您一路走好!